經(jīng)書樓位于眉山市南眉山師范學校校園內(nèi)。原為文廟藏書樓,始建于康熙九年(1670),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建,光緒二十六年(1902)補修,現(xiàn)基本完好。經(jīng)書樓建筑面積234平方米,為重檐歇山式屋頂,磚木結(jié)構(gòu),一樓一底,梁架為穿逗式,3穿4柱,面闊3間,長12.5米,進深3間9.25米,廊深1.9米,底樓高5.2米,二樓層高3.75米,素面臺基高0.5米,階梯式踏道二級,房屋通高12米。座北朝南�!�[詳細]
法寶寺摩崖造像現(xiàn)存造像35龕,以外方內(nèi)圓拱形龕為主,開鑿于唐代,續(xù)鑿至清代。題材豐富,風格典型,特色題材有三佛、藥師佛、凈土變、維摩詰經(jīng)變、佛足印、觀音、東方天王等。密教題材的造像也很多。包括千手觀音、藥師佛、華嚴三圣,毗沙門天王。根據(jù)造像區(qū)的分布,結(jié)合龕窟形制和造像題材等特征,將法寶寺摩崖造像分為三期。第一期時代為中晚唐,以中型龕為主,多位于崖壁優(yōu)勢位置,連片開鑿。大部分大型龕開鑿于本期,龕窟形制有七種,龕內(nèi)造像多一鋪多身,造像題材以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三佛二弟子二菩薩居多,本期造像主尊以坐佛為主,肉髻低平,面相豐圓,肩部稍斜,佛衣樣式多通肩式,佛座以蓮花座為主。背光裝飾繁復,以火焰紋與聯(lián)珠紋…[詳細]
龍門寺造像(龍門寺山門、題刻及李密橋)位于公義鎮(zhèn)龍安村,年代為唐。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為眉山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1)龍門寺造像:造像為基點,向東、南、北各外延10米。(2)龍門寺山門:主體建筑外延5米。(3)龍門寺題刻:題刻本體外延5米。(4)李密橋:橋址外延5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詳細]
皇墳包墓位于錦江鎮(zhèn)官廳村,年代為漢。類別為古墓葬。為眉山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墓冢為基點外延5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米�!�[詳細]
富加白塔寺(第二批)保護范圍:白塔本體為基點,東至涌泉小學(原左廂房)后滴水,南至村民游藝房外石壩邊,西至竹林深處15米,北至原白塔寺后滴水。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詳細]
九倒拐摩崖造像(第二批)保護范圍:造像為基點,向(東)下外延80米至水溝,向南外延60米,向(西)上外延100米至巖頂,向北外延100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0米�!�[詳細]
佛祖崖摩崖造像(第二批)保護范圍:東、南以石刻為基點外延50米;西、北(上)以造像為基點外延50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0米。…[詳細]
高峰石刻區(qū)(第二批)保護范圍:(1)“文筆鋒”刻字外沿為基點外延100米。(2)“亙古如斯碑”刻字外沿為基點外延50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0米�!�[詳細]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欏畷銏ゅ冀椤愩儱小濡炪倖甯掔€氼剛绮婚敐澶嬬厵閻庢稒岣块惌瀣磼椤曞棙瀚�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婵☆偅锕㈤弻锝夋偄缁嬫妫嗙紒缁㈠幐閸嬶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楃划鏃堟倻閼恒儱鍓瑰┑掳鍊撻懗鍫曟偟閸洘鐓熸俊銈傚亾闁绘锕敐鐐烘晸閿燂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疮椤栫偛鍨傜憸鐗堝笚閸嬬喐銇勯弽顐粶閻熸瑱绠撻弻娑㈩敃閿濆洨鐓傜紓浣割儜閹凤拷 闂傚倷鑳堕幊鎾绘偤閵娾晛鍨傚┑鍌涙偠閳ь剙鎳橀弫鍌炴偩瀹€鈧幊婵嗏攽閻愭潙鐏︽い鏇嗗洦鏅搁柨鐕傛嫹 |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缂佺媴缍侀弻鐔衡偓娑欋缚閻绱掗鍡欑暤闁哄被鍔岄埥澶愭惞椤愩埄浼� QQ闂傚倷鐒︾€笛囧礃婵犳艾绠柨鐕傛嫹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