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博物館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博物館篇

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其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門,后倚景山,東近王府井街市,西臨中南海。1961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故宮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故宮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后,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里生活居住和…[詳細]
偽滿皇宮博物院
  偽滿皇宮博物院,位于吉林省長春市光復北路5號,前身是民國時期管理吉林、黑龍江兩省鹽務的吉黑榷運局官署,總占地25.0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3.7萬平方米。偽滿皇宮博物院現(xiàn)有包括緝熙樓、勤民樓、同德殿等偽滿宮廷原狀陳列50個,大型基本陳列2個,專題展覽3個,舉辦臨時展覽33個,中國國內巡展17個,出國展覽11個。偽滿皇宮博物院收藏了大批偽滿宮廷文物、日本近現(xiàn)代文物、東北近現(xiàn)代文物、民俗文物、近現(xiàn)代有代表性的書畫、雕刻、非遺傳承人作品等藝術精品。這里是中國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稱帝“滿洲國”的宮廷舊址,是日本殖民統(tǒng)治中國東北十四年的歷史見證,也是近代長春城市變遷的地標式建筑群。2007年,這里被評為…[詳細]
河北博物院
  河北博物院是河北省省級綜合性博物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河北博物院由原河北省博物館、河北省民俗博物館、河北省文物出境鑒定中心、河北省文物交流中心整合組建而成。河北省博物館成立于1953年4月,館址設在當時河北省會保定市古蓮花池院內的藏經(jīng)樓。1982年河北省博物館遷至省會石家莊市,借用河北省展覽館辦公并舉辦展覽。1986年河北省展覽館、河北省博物館合并改建為河北省博物館,次年正式開館。2006年河北省博物館啟動改擴建工程。2013年6月8日河北省博物館新館試運行開放。2014年6月9日河北博物院揭牌并正式開放。2015年河北博物院完成整合組建。河北博物院包括主館區(qū)、建華館區(qū)…[詳細]
三蘇祠
  三蘇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城西,是我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的故居。原為五畝庭院,元代改宅為祠,明末毀于兵火,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摹擬重建。經(jīng)歷代增修擴建,現(xiàn)占地86畝。三蘇祠既保持了蘇氏故居的風貌,又體現(xiàn)了祠園建筑的古樸幽深。肅穆中有疏朗之氣,典雅中而洋洋大觀。庭園紅墻環(huán)抱,綠水縈繞,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島居特色。樓臺亭榭,莊重典雅;匾額對聯(lián),詞意雋永。祠內供奉陳列有三蘇及子孫、女眷塑像,還供奉有眉山始祖蘇味道畫像和列代先祖牌位;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硯池、荔枝樹等蘇家遺跡;有三蘇祠沿革展、碑廊蘇軾手跡刻石80多通,宋、明、清、民國碑約30通。除此而外,館內還收藏有上…[詳細]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1927年創(chuàng)建于開封,1961年隨省會遷至鄭州,1994年新館開工建設,1998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院區(qū)占地面積126畝,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建筑群取“九鼎定中原”之寓意,體現(xiàn)中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征。2009年入選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河南博物院現(xiàn)有藏品17萬余件/套,大多數(shù)為珍貴文物,其中以青銅器、玉石器、陶瓷器、石刻造像等最具特色,是見證和展示華夏文明起源形成與發(fā)展脈絡的文化藝術殿堂。原開放有基本陳列“中原古代文明之光”,專題陳列“河南古代石刻藝術館”“河南古代玉器館”“楚國青銅藝術館”“明清工藝珍寶館”等。現(xiàn)主展館閉館進行功能提升,于西配樓推出“大象中…[詳細]
廣東省博物館
  廣東省博物館是一座省級綜合性博物館。舊館于1957年開始籌備,館址定在文明路6號(今215號)。該址曾是清代廣州貢院,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民黨“一大”舊址(含革命廣場)和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紅樓、中山大學天文臺所在地。舊館占地面積4.3萬平方米,陳列大樓設計原是“U”形建筑,主樓向東,右為南副樓,左為北副樓,建筑面積約1.4萬平方米。南副樓于1959年上半年落成,樓高三層,面積3500平方米。主樓和北副樓后因經(jīng)濟困難,沒有建成。1959年10月1日,廣東省博物館及所轄的廣州魯迅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改革開放以后,為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廣東省博物館決定在原址上建設新的陳列大…[詳細]
福建博物院
  福建博物院坐落于福州市西湖公園,始建于1933年,原名福建省立科學館。1953年成立福建省博物館,2002年10月新館建成,同時更名為福建博物院。博物院占地面積6公頃,建筑面積3.6萬平方米。整個建筑共投資2.7億元,包括地下一層、地上三層。新館展覽面積1.5萬平方米,共有15個展廳,包括7個基本陳列展廳和6個臨時展廳。此外新館還設有貴賓廳、會議室、具備六聲道同聲傳譯且可放映投射電視可容納345人的多功能學術報告廳和影象廳。福建博物院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擁有館藏文物和自然標本近17萬余件,其中珍貴文物3萬余件。1933年(民國22年)春,福建省政府委員會議決定設立福建省立科學館,經(jīng)當時教育廳廳長…[詳細]
海戰(zhàn)博物館
  海戰(zhàn)博物館坐落在東莞市虎門鎮(zhèn)�?跂|岸的威遠炮臺舊址附近,背山面海,由陳列大樓、宣誓廣場、觀海長堤等組成紀念群體,占地面積20.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該館是一座全面展示-戰(zhàn)爭歷史的綜合性展館。該館以《-戰(zhàn)爭》為基本陳列,以全新視角再現(xiàn)中國近代史開端的重大歷史事件。內容分為“-戰(zhàn)爭前的中西世界”、“中英戰(zhàn)前沖突與廣東軍事防御”、“第一次-戰(zhàn)爭”、“第二次-戰(zhàn)爭”和“沉淪與覺醒”等七部分,共展出文物1860件,歷史圖照1310幅,油畫、工筆畫等藝術品120幅,高科技、信息化項目10余項。該陳列充分吸納最新學術研究成果,具備較高科學品質;遵循“一件文物就是一座博物館”的理念,致力有高度、有深…[詳細]
廣西民族博物館
  廣西民族博物館是建國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建設規(guī)模和投資規(guī)模最大的文化設施項目,是一座自治區(qū)級、全民所有、公益性、專題性的民族文化博物館,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廣西十二個世居民族傳統(tǒng)文化為主要工作任務,同時兼顧國內其他省份及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研究、文物資料收藏和宣傳展示。博物館經(jīng)六年籌建,于2008年12月竣工,并于2009年5月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向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成立五十周年大慶獻上一份厚禮。博物館位于南寧市青秀山風景區(qū)內,毗鄰美麗的邕江江畔,館區(qū)占地面積130畝,由主樓和廣西傳統(tǒng)民居文化生態(tài)展示園兩部分組成。主體建筑面積29370平方米,主樓外形取材于富有廣西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銅鼓,整個建筑如一只…[詳細]
安徽博物院
  安徽博物院位于省會合肥市政務新區(qū)懷寧路268號,北臨天鵝湖,建筑面積41380平方米,地上6層,地下局部1層,建筑高度37.70米,展廳15個,建筑造型滄桑厚重,體現(xiàn)了四水歸堂、五方相連的徽派建筑風格。占地面積約170畝,是安徽省唯一集自然、歷史、社教為一體的省級綜合類博物館。安徽博物院現(xiàn)為一院兩館運行模式。老館位于合肥市安慶路268號,展陳大樓為仿蘇式建筑,2013年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常設展覽有“安徽革命史陳列”“安徽古生物陳列”“安徽好人館”等。新館位于合肥市懷寧路268號,建筑造型體現(xiàn)了五方相連、四水歸堂的徽派建筑風格,2011年9月29日建成并對外開放,常設展覽有“安徽文…[詳細]

缂傚倷绶¢崳顔嘉涚粙顢跺┑鐘灱椤旀劙骞忛敓锟�13001937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缂傚倷绶¢崰鎾诲磹閺囥垹鐭楅柡鍥╁Х绾鹃箖鏌熺€涙ḿ绠橀柡鍡樻煥椤法鎷嬬憴鍕伓 44010602000422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闂備胶枪缁绘劙宕㈤弽顐ュС妞ゆ帒瀚粻锝夋煙鐎涙ḿ鐭嬬紒顕嗘嫹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仜鐟欙箓鏌涢锝囩煂缂佸鎷� 闂備胶鎳撻悺銊╁垂婵傛悶鈧懘鏁傞悾宀€鎳濆┑鐐村灦椤曆囨晸閿燂拷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嗙畵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QQ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