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和場鎮(zhèn) | 隸屬:樂至縣 |
區(qū)劃代碼:512022109 | 代碼前6位:512022 |
行政區(qū)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qū):西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川M |
長途區(qū)號:028 | 郵政編碼:641300 |
轄區(qū)面積:約44.9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1.15萬人 |
人口密度:約25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2個社區(qū)、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中和社區(qū) | ~0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建中河場,因地處兩河口、大碼口中段,取其諧音得名�!�[詳細] |
金鐘社區(qū) | ~002 | 村莊 | 金鐘社區(qū)地處中和場鎮(zhèn)南大門,距離中和場鎮(zhèn)人民政府4公里,距離城區(qū)32公里,幅員面積5.76平方公里,下轄18個小組。人口文化:全村戶籍人口3680人,…[詳細] |
白鶴村 | ~202 | 村莊 | 白鶴村地處中和場鎮(zhèn)北大門,距離中和場鎮(zhèn)人民政府3.5公里,幅員面積3.33平方公里,下轄6個小組。距成南高速倉山入口10.3公里。人口文化:全村戶籍人…[詳細] |
人民村 | ~203 | 村莊 | 因取人民能當家做主之意,故名。取人民能當家做主之意,故名。1951年三合村,1958年改為3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時更名為人民大隊,1984年改大隊…[詳細] |
太平村 | ~205 | 村莊 | 境內(nèi)有太平寺,故名。1951年三合村,1958年改為5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時更名為太平大隊,1984年改大隊為村,2020年兩項改革白鶴村以地理地…[詳細] |
獅子橋村 | ~207 | 村莊 | 年該村一社有一座橋,橋上有一對又高又漂亮的石獅子,取名獅子橋而故名。…[詳細] |
高石梯村 | ~209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高石梯村距中和場鎮(zhèn)人民政府0.2公里,位于中和場鎮(zhèn)南面,轄區(qū)共有13個村民小組,幅員面積5.65平方公里,現(xiàn)有耕地4324畝,總?cè)丝?601人,水泥路…[詳細] |
兩河村 | ~210 | 村莊 | 因兩條河流交匯貫通村落,因此而得名“兩河村”,故名�!�[詳細] |
高山村 | ~214 | 村莊 | 高山村地處中和場鎮(zhèn)西面、緊鄰良安鎮(zhèn)紅泉、全勝鄉(xiāng)、中江縣元興鄉(xiāng),距離城區(qū)39公里,幅員面積4.8平方公里,下轄8個社。人口文化:全村(社區(qū))戶籍人口15…[詳細] |
印盒村 | ~217 | 村莊 | 因有一個印頂坡,整個村的地貌像一個盒子形狀,因此而得名。…[詳細] |
地名由來: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建中河場,因地處兩河口、大碼口中段,故名。
基本介紹:
樂至縣轄鎮(zhèn)。1935年置中和鄉(xiāng),1953年從中江縣劃入樂至縣,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中和場鄉(xiāng),1992年建鎮(zhèn)。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府25公里。面積44.9平方公里,人口2.6萬。通公路。轄黃龍灣、白鶴、人民、三合、太平、石缸灣、獅子橋、紅星、高石梯、兩河、中和、賣柴椏、黃嶺、高山、江家灣、老河、印盒、魏家壩18個村委會和中和場居委會。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水稻、小麥、玉米,兼產(chǎn)油菜子、棉花。養(yǎng)殖生豬、蠶。
歷史沿革:
清光緒年間,建場。
1949年,設中和鄉(xiāng),屬中江縣。
1953年,劃歸樂至縣。
1958年,鄉(xiāng)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xiāng)。
1992年8月,改為中和場鎮(zhèn)。
熊鹵鵝是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中和場鎮(zhèn)的特產(chǎn)。熊鹵鵝制品以無公害、無污染的土鵝為原料、以無色素、獨特的制作工藝贏得了綠色食品的美譽,深受廣大食客青睞,每天顧客盈門,現(xiàn)已經(jīng)遠銷成都、重慶、廣州等地。當走在中
區(qū)劃: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中和場鎮(zhèn) |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