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北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
上海
江苏
浙江
台湾
安徽
福建
山东
西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华中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华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香港
澳门
西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AAAAA级
AAAA级
AAA级
AA级
A级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首頁
>
貴州省
>
貴陽市
>
息烽縣旅游
息烽縣文物古跡介紹
貴陽市
息烽縣文物古跡
息烽縣紅色旅游
息烽縣十大景點
全部
息烽縣特產(chǎn)
息烽縣美食
息烽縣地名網(wǎng)
息烽縣名人
[移動版]
1、
息烽集中營舊址
AAA
息烽集中營舊址為包括貓洞、玄天洞在內(nèi)的統(tǒng)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100家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和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貴州省國防教育基地、貴州省德育基地�!跋⒎榧袪I”又名“陽朗新監(jiān)”,當?shù)厝罕娝追Q“貓洞集中營”,當年國民黨軍統(tǒng)對外公開名稱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息烽行轅”。位于貴陽市息烽縣城南6公里的永靖鎮(zhèn)貓洞村�!跋⒎榧袪I”始建于民國26年(公元1937年)“七·七事變”前夕,當時監(jiān)獄設在息烽縣城內(nèi)(現(xiàn)縣委辦公大樓后面),規(guī)模較小,僅為三棟木板房(已于20世紀50年代拆除)。隨后由軍統(tǒng)組織頭目戴笠親自選擇,周密部署,把集中營秘密搬遷到了息烽縣城南6公里的陽朗壩東側貓洞。其時,軍統(tǒng)人員驅(qū)逐當?shù)厝罕姡?層土墻,在圍墻外的孤家山、孫家……
[詳細]
2、
梁舉人父子墓
梁舉人父子墓息烽流長鄉(xiāng),有一處當?shù)厝藗冄瞿降墓袍E,那就是梁舉人父子墓。梁單人墓位于粱家寨的田壩茶林小丘上,距鄉(xiāng)政府所在地約2公里。(啟、烽縣人物志)載:梁舉人名梁子敬,流長梁家寨人,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戊午科,中舉,名列第五,曾任清鎮(zhèn)縣教諭,晚年落葉歸根,102歲善終。梁舉人父子因聲名顯赫鄉(xiāng)里,榮耀一時,故其墓也就煞費匠心,獨具一格。兩墓位于墳地最高處。料石系從別處開鑿精雕運來。基砌為圓形,背靠東南而面向西北,其小粱單人墓的修造規(guī)模比較其父的更為宏偉。墓徑2.8米,高1.9水,基前砷刻較為講究,書法堪稱上乘。正小“皇清誥文:林郎梁子敬墓10個大宇,赫然醒目。右邊兩行小字:“生于康熙三十年甲戊歲二月十三日亥時;乾隆三年戊午科貴州中式第五名舉人�!弊筮吢淇顬椋骸扒×暌颐c二月清明……
[詳細]
3、
西望山摩崖石刻群
西望山摩崖石刻群,位于息烽縣西山鎮(zhèn)鹿窩鄉(xiāng)的西望山山脈,2011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已查明分布于西望山脈的摩崖石刻共23處。桂詩成所題的“西望山”三字,豎向楷書陰刻,每字50公分見方,離地6米。“夫容障”三字,橫向楷書陰刻,字高40公分,寬30公分,離地2米�!胺{”二字,橫向楷書陰刻,字高43公分,寬40公分,離地10公分�!奥瓜倍郑瑱M向楷書陰刻,每字40公分見方,離地2米。“松谷”二字,橫向楷書陰刻,每字30公分見方,離地2米�!坝昊ㄆ佟比�,橫向楷書陰刻,每字30公分見方,離地1.5米。“佛香灣”三字,橫向楷書陰刻,字高40公分,寬36公分,離地1.7米。“龍脊”二字,橫向楷書陰刻,字高40公分,寬30公分,離地10公分。任可澄所題的“天柱峰”三字為橫向行書陰刻,字高1米,……
[詳細]
4、
王涌波等三十二烈士陵
王涌波等三十二烈士陵園位于息烽縣溫泉鎮(zhèn)南側新場坪三寶山,陵園于2005年建成,占地6850平方米,由32級石梯(喻32名烈士)、19.5米高烈士紀念碑(喻烈士犧牲時間為1950年)和烈士墓三部分組成,是息烽縣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50年初,正當息烽縣各族人民歡欣鼓舞慶解放時,以楊平舟為首的“中國-西南救-黔北司令部”土匪組織,四處燒殺,攻打區(qū)、鄉(xiāng)人民政府,嚴重地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同年3月18日,楊平舟匪部與遵義縣曾廣富土匪集結溫泉天臺一帶,企圖攻打開陽、息烽縣城,0息烽縣委第一任書記王涌波、中國人民解放軍息烽縣大隊副隊長吳傳佑得到情報后,迅速率縣大隊一個排抵達天臺進剿楊匪。當部隊由草香溝進入板橋時,遭遇1400余名土匪伏擊。戰(zhàn)斗打響后,王涌波率部英勇反擊,擊退敵人十余次進攻,擊斃……
[詳細]
5、
玄天洞石刻
玄天洞石刻分布于玄天洞口頂部巖上,高約3米,寬約15米,多為民國及以前各代名人所題,刻字或古樸端莊,或龍騰鳳舞,筆力功底深厚,字體楷書居多,行、草、篆書均有,整個布局頗有層次。刻字共9組,均為陰刻,字大小不等。從左至右為:右橫刻“玄洞口云”4字,左豎刻“陳振聲題,古播張維遠刻”,楷書;右橫刻“峭壁深幽”4字,左豎刻“里人王佐題”,楷書;右橫刻“探玄索奧”4字,左豎刻“大坪徐篤光題”,楷書;右橫刻“仙源”2字,左豎刻“徐映輝題”,楷書;右橫刻“口口口口,4字,左刻“口口口題”,草書,字跡已不清;中橫刻“玄門洞天”4字,左豎刻“口口貧后仁題”,右豎刻“民國廿一年五月”,行書;橫刻“樊中圣賢”4字,篆書;中橫刻“木皮庵,,3字,左豎刻“古口口題”,右豎刻“銅仁萬口欽題”,楷書;橫刻“玄機”2字,行……
[詳細]
6、
川黔驛道息烽段
川黔驛道息烽段位于息烽縣永靖鎮(zhèn)馬當田村、養(yǎng)龍司鄉(xiāng)養(yǎng)龍司村,2011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保存較好的有大風埡段和十字路段。大風埡段長約1公里,從原貴遵高速路側至大風埡,沿山南北向分布,用石板鋪成,寬約1.5米。十字路段位于養(yǎng)龍司鄉(xiāng)養(yǎng)龍司村十字路組,沿山南北向分布,用石板鋪成,寬約1.5米,因原為十字路口而得名,是當時川黔古驛道和到開陽古道的交叉路口。清初川黔古驛道改為由四川經(jīng)遵義過烏江渡入息烽,通扎佐達貴陽。清末川黔古驛道息烽段拓寬為馬路,隨著公路的發(fā)展而廢棄。該殘段對研究息烽交通發(fā)展歷史有一定的意義�!�
[詳細]
7、
鹿窩毘廬寺盟碑
鹿窩毘廬寺盟碑位于鹿窩鄉(xiāng)三友村麻窩田村民一田砍前。碑高1.4米,寬0.86米,右上刻“日”,左上刻“月”,二字各用一圓圈圈上,碑中部偏右刻“萬古叢林”四字,碑左下刻“永樂五年正月盟誓”八字,筆力剛勁。據(jù)傳與明建文帝(惠帝)朱允炆南逃有關,明建文四年(1402年),燕望王朱棣奪位,殺害建文帝舊臣,幸存者逃往南京,又從南京逃往南方。逃到貴州的一批與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征云南后留駐云貴的南京人匯合,在此刻下盟誓,以碑為記,以原三十六姓合為趙、謝二姓。1984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8、
九莊紅軍墳
九莊紅軍墳位于九莊鎮(zhèn)西門村共和組祖師觀山頂,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35年3月29日中央紅軍長征途中過烏江進入息烽,4月2日紅一方面軍右路軍三、五團駐扎在九莊,遭-飛機轟炸100余名紅軍干部戰(zhàn)士遇難,1968年九莊中小學師生在知情人謝文清的指認下,清殮烈士遺骨,合葬于祖師山上。墓為方形,水泥磚砌,墓長寬均為4米,高1.8米,墓前有一百余平方米的水泥平臺,邊緣為青石堡坎。清明節(jié)各界人士均到些掃墓,是九莊的愛國教育基地,對研究紅軍長征歷史有較高價值�!�
[詳細]
9、
西山瞿曇寺
西山瞿曇寺位于息烽縣西山鄉(xiāng)西山村苦草坪組,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西山八大廟之一,清順治十六年(1659)僧瞿曇始建,雍正六年(1728)妙空補修,乾隆十六年(1751)妙空改修,嘉慶九年(1804)年僧道林重修,始成規(guī)模較大的建筑群,清光緒年間毀于咸同戰(zhàn)火,光緒年間重修,集體時作為糧倉,后在上世紀80年代因年久失修上、中、下殿逐漸垮塌,現(xiàn)僅存下殿廂房的一座木結構建筑。是一座歷經(jīng)風雨的數(shù)百年古剎,對研究佛教文化和本地歷史有一定的意義�!�
[詳細]
10、
西山鳳池寺
西山鳳池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貴州省息烽縣西山鄉(xiāng)西山村風池組。始建于明崇貞年間,1628-1644經(jīng)語嵩、瞿曇兩次改建,雍正十年(1732)年僧洪亮重修,咸同戰(zhàn)亂,廟宇悉毀,現(xiàn)存建筑為為僧法華于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重建。東面距屋基45.2米(包括銀杏樹),南、西、北方向各距屋基30米,均是國有林場。(北面包括南方紅豆杉樹)。有下殿、兩廂、正殿,原在今正殿之前還有一殿,后已毀。為穿斗式木結構懸山青瓦頂。……
[詳細]
11、
息烽華嚴寺遺址
華嚴寺遺址位于息烽縣鹿窩鄉(xiāng)大石頭村田竹坪組,2011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僧人寂受建,清雍正、嘉慶年間均重修,咸同戰(zhàn)亂毀。光緒年間,僧園柏重建。文革破四舊時期又被毀,上、中、下殿及其它建筑大多被毀,僅存西廂房。在遺址內(nèi)散布石礎、神龕等,許多石構件上有精美的浮雕,分布面積2600余平方米。華嚴寺原為西山八廟之一,規(guī)模較大,始建年代較早,對研究佛教文化有一定的意義。……
[詳細]
12、
鹿窩紅軍墳
鹿窩紅軍墳位于息烽縣鹿窩鄉(xiāng)老窩村溝頭組,1984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35年中央紅軍路過鹿窩,因傷病與部隊失去聯(lián)系的紅軍戰(zhàn)士,被當?shù)氐刂魑溲b殺害。1967年鹿窩公社黨委組織群眾將原來就地散葬的墓遷葬合為一墓。自北向南為“黃烈士之墓”、“高連長之墓”、“××之墓”、“夏連長之墓”、“王朝之之墓”、“××之墓”、“李烈士之墓”、“邱烈士之墓”,八個墓碑一字排列。墓呈長方形,坐東向西,為土封條石圍砌,墓長6.4米,寬3.9米,高1.45米。對研究紅軍長征歷史有一定的價值�!�
[詳細]
13、
蔡朝元墓
蔡朝元墓位于縣城東北約34公里的養(yǎng)龍司鄉(xiāng)幸福村鐘家山村民組一小山麓。墓主蔡朝元及妻馮氏、女兒蔡汝貞。墓坐西北向東南,高2.4米,直徑5.9米。墓前有碑、圍墻及石板天井等,共占地約100平方米。墓碑呈牌坊狀,為3碑4柱5帽式。碑座由條石構成,寬3.77米、高0.27米。碑高1.67米,寬0.57米,中刻“皇清侍贈文林郎蔡公諱朝元字滋乾府君壽域”。右刻郵日命生于道光乙巳年九月初十日已時系府屬養(yǎng)龍司中水保生長人氏”,左刻“大限歿于民國癸丑年二月朔四日丑時正寢告終”。兩側碑均高1.17米、寬O.5l米。左碑中刻“皇清侍誥宜人馮氏之墓”,右刻“生于甲辰年三月辰時在中斗坡生長人氏”。左刻“于 年 月 日時本祠告終,無具體日期。4碑柱中,兩中柱均高1.67米,寬0.16米。上刻對聯(lián)。兩邊柱均高1……
[詳細]
14、
九莊戰(zhàn)斗遺址
1935年3月29日, 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方面軍一師三團突破敵軍的烏江防線,進入息烽縣境內(nèi)。翌日,九莊區(qū)區(qū)長羅國輔報告:“紅軍昨夜有七八千之眾,搶渡烏江,散漫境內(nèi),縱橫三十余里”。息烽縣代理縣長毛鉞急告省府,坐鎮(zhèn)貴陽指揮圍堵紅軍的蔣介石聞訊后驚恐萬狀,急令滇軍孫渡縱隊從畢節(jié)開到貴陽保駕。4月1日,紅一方面軍第三、五軍團各一部進抵九莊街及其附近的朱家山、望城坡、清堰塘、梨樹坡等村寨。下午3時,一架-飛機從九莊上空飛過。隨后,4架 敵機低空向九莊飛來,對這個小鎮(zhèn)實行狂轟濫炸。一時間,羊叉、西門等街道上火光四起,濃煙翻滾。紅軍干部戰(zhàn)士有的沖上祖師觀山頭,用機槍展開對空作戰(zhàn);有的沖入燃燒的民房,為老百姓搶救財產(chǎn);有的騎著馬奔向田野,以引敵機轟炸自己而保護民房。在戰(zhàn)斗中,有的紅軍戰(zhàn)士身體被炸彈炸碎,衣服……
[詳細]
15、
新陽花墳
新陽花墳位于息烽縣鹿窩鄉(xiāng)甕舍村下河壩組,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東西并列三墓,西側兩座高1.6米,直徑3.4米,東側一座高1.3米,直徑3.2米,均為土封石圍,呈圓丘形,墓碑均為一門兩柱帶碑帽石碑,中間墓與西側墓間立有記事碑一通,墓前有石欄圍砌而成的拜臺一個,拜臺前有一座一門四柱五樓式石坊,石坊通高4.3米,寬2.7米,樓高依次為3.5米、2.65米,陰刻有文字和一些精美的淺浮雕,坊門前兩側雕刻有小石獅一對,分布面積近200平方米。坊雕刻精美,整個墓葬有一定的特色,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詳細]
16、
新陽漢墓
新陽漢墓位于息烽縣鹿窩鄉(xiāng)楊寨村下寨組,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共有兩座封土堆,約呈圓形,南北排列,北向的封土堆直徑6米,高2.2米,南向的封土堆直徑4米,高2米,兩封土堆相距15米,分布面積約150平方米。1970年,曾在南面土包邊緣出土殘缺鐵劍一柄(劍已軼),據(jù)省博物館專家認為是東漢時期流行的石室墓。對研究當?shù)剀娛隆v史有一定的作用。……
[詳細]
17、
養(yǎng)龍司蔡普化墓
養(yǎng)龍司蔡普化墓位于養(yǎng)龍司鎮(zhèn)壩上村出口組官山堡半山腰,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唐朝時蔡崇隆,奉旨征平了必洞革僚王阿乍,被授征蠻將軍右軍都督同知之職,承襲了數(shù)百年后傳給蔡普化,明洪武六年(1373)將元朝設立的“養(yǎng)龍坑宿徵等處長官司”改為“養(yǎng)龍長官司”,授蔡普化長官,明洪武九年(1376)死后葬于此,墓座東北向西南,系土墳,高1.5米,直徑5米,原有殘碑一通,蔡氏族眾在培土時已埋入墓內(nèi)。1985年,蔡普化后嗣立一高2.3米,寬1.33米的石碑,碑額做淺浮雕二龍戲珠圖案。墓對研究當?shù)赝了疚幕幸欢ǖ膬r值�!�
[詳細]
18、
板橋烈士墓
板橋烈士墓位于息烽縣溫泉鎮(zhèn)天臺村新長組,2011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板橋烈士墓,2005年10月縣委、縣政府撥款修建紀念設施。1950年3月18日,中共息烽縣委書記王踴波率縣大隊一個排進至溫泉板橋一帶剿匪,遇匪壯烈犧牲。烈士墓對研究我縣剿匪戰(zhàn)斗史具有較大的意義�!�
[詳細]
19、
牟海奇墓
永靖鎮(zhèn)牟海奇墓位于息烽縣永靖鎮(zhèn)永紅村中一組,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牟海奇系明代鳳泗總兵牟文綬之子,因征戰(zhàn)有功牟海奇被授守備職,明崇貞三年(1631)奉命接替其父改建息烽城,并修烏江關口,助修敷勇、鎮(zhèn)西二衛(wèi),開州、貴陽城等后被任命為息烽守御千戶所正千戶。李自成占領北京時又被調(diào)入衛(wèi),并升參將,再返息烽后76歲卒,先葬上于陽朗上壩河,后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遷此砌墳刊碑。墓為土封石圍呈圓丘形,坐東向西,高1.5米,長5米,寬3米。塔形墓碑,墓前依壁而立,右側刻有墓志。對研究息烽及水西之亂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詳細]
20、
沒量坑紅軍烈士殉難處
沒量坑紅軍烈士殉難處位于息烽縣流長鄉(xiāng)宋家寨村陽家溝組,2011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沒量坑紅軍烈士殉難處,2006年縣委、政府撥款修建紀念設施。沒量坑原為自然天坑,意為深不可測。1935年3月29日,中國工紅軍突破烏江天險進入息烽境內(nèi)的牛場(今流長),4月2日,紅軍住南撤離。4月3日,一名因生病與部隊失散的紅軍在牛場(今流長)宋家寨,被地方-武裝“清鄉(xiāng)團”害于洞中�!�
[詳細]
[第1頁]
鍏ㄥ浗鍦板悕鎼滅储
·
息烽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息烽縣A級景區(qū)名錄
·
貴陽市第一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貴陽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貴陽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貴陽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
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