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坐東向西。由山門、兩廂、紫虛閣、正殿等建筑組成。明永樂七年(1409),在冠山頂部建置紫虛觀,作為道教活動場所,由主體建筑紫虛閣、東西廂房、前殿、天井、山門、山門前臺基上的石制塔式“化錢爐”組成,占地面積1460平方米,建筑面積690平方米。正殿已毀。文昌祠于1989年遷至正殿遺址。占山上存摩崖石刻多方。清同治二年(1863)潘民杰率義軍攻占龍里時,在冠山設(shè)指揮部的時間達(dá)一年;1936年在冠山設(shè)立民眾教育館,民國中央軍高級將領(lǐng)吳奇?zhèn)�、韓漢英等人,在冠山西南面山體巖壁上題刻“還我河山”、“休養(yǎng)生息“、“巨靈一擘”、“游目騁懷”、“尋奇挹秀”等;1950年,龍里縣人民政府重新整修冠山古建筑,相繼建文化館、圖書館、閱覽室。同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第八團(tuán)為緬懷在龍里……
[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