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周口市 > 鄲城縣 > 巴集鄉(xiāng)

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巴集鄉(xiāng)

[移動版]
地名:巴集鄉(xiāng)隸屬鄲城縣
區(qū)劃代碼:411625208代碼前6位:411625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行政級別:鄉(xiāng)車牌代碼:豫P
長途區(qū)號:0394 郵政編碼:466000
轄區(qū)面積:約65.57平方公里人口數(shù)量:約7.1萬人
人口密度:約1083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qū):26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xiāng)分類簡介
巴集村~201鄉(xiāng)中心區(qū)
明洪武年間,此地原為胡姓人居住,逐漸形成集市,稱為胡集。后巴姓人遷此居住,胡姓絕嗣,改名巴家集,簡稱巴集![詳細]
巴樓村~202村莊
明初,巴姓人從巴屯(今屬巴集鄉(xiāng))遷此,有一富戶建有一樓房,故名巴樓![詳細]
巴屯村~203村莊
巴姓人從江南徽州遷來,在此屯居立村,取名巴屯![詳細]
王屯村~204村莊
清道光年間,王姓人從王霍莊(今屬汲冢鎮(zhèn))遷此,屯居成莊,取名王屯。后巴姓人和張姓人分別從巴小莊(今屬巴集鄉(xiāng))、巴集(今屬巴集鄉(xiāng))遷來,村名未改![詳細]
葉莊村~205村莊
清道光年間,葉姓人從葉老家(今屬淮陽縣)遷此定居,故名葉莊。…[詳細]
譚寨村~206村莊
明初,譚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入此地,并在此立寨從耕,故名譚寨![詳細]
趙堂村~207村莊
元至正年間,趙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并蓋有祠堂,故名趙堂![詳細]
青莊村~208村莊
元至正年間,青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取名青莊。同治年間,青姓人遷走,孫姓人從袁武營(今屬城郊鄉(xiāng))遷入,宋姓人從寧莊(今屬汲冢鎮(zhèn))遷入,張姓從大桑樹…[詳細]
張屯村~209村莊
元末,張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屯居于此,取名張屯![詳細]
程樓村~210村莊
清光緒年間,程姓人從外地要飯而來,后人財兩旺,蓋起了樓房,故名程樓![詳細]
魏冢村~211村莊
明初,魏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入此地,其先祖亡后建一大冢,故名魏冢![詳細]
段寨村~212村莊
元至正年間,段姓人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遷來,后在此立寨,故名段寨![詳細]
羅莊村~213村莊
元至正年間,羅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居住,因村莊較大,故名大羅莊。1995年更名為羅莊。…[詳細]
郭集村~214鄉(xiāng)中心區(qū)
清康熙年間,此地逢集,村民郭姓人較多,故名郭集![詳細]
楊屯村~215村莊
元至正年間,三家楊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此地,屯居立村,故名楊屯![詳細]
田莊村~216村莊
清康熙年間,田姓人從山東棗林莊遷居于此,取名田莊。后從謝老家(今屬汲冢鎮(zhèn))和黃樓(今屬汲冢鎮(zhèn))分別遷來謝姓人和黃姓人,田姓人絕嗣,村名末改![詳細]
劉莊村~217村莊
元至正年間,劉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故名劉莊![詳細]
曹集村~218村莊
元至正年間,曹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清乾隆中期,此地起了集,故名曹集![詳細]
前屯村~219村莊
明初,路、吉兩姓從山西洪洞縣遷入此地,屯居立村,取路、吉兩姓氏為村名,稱路吉屯。村落呈南北分布,南為前屯,北為后屯;1970年和后屯分開,取名前屯![詳細]
后屯村~220村莊
明初(1368),路、吉兩姓從山西洪洞縣遷入此地,屯居立村,取路、吉兩姓氏為村名,稱為路吉屯;村落呈南北分布,南為前屯,北為后屯;1970年和前屯分開…[詳細]
棗崗村~221村莊
明初,徐姓人從南京遷至七里河(今屬淮陽縣),后遷此,以村內(nèi)崗子上栽有棗樹取名棗林崗,后簡稱棗崗。…[詳細]
槐李村~222村莊
明初,李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入此地,村內(nèi)有一大槐樹,以槐樹和姓取名槐樹李,后簡稱槐李。…[詳細]
賈莊村~223村莊
明初,賈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故名賈莊。…[詳細]
徐樓村~224村莊
明萬歷年間,徐姓人從淮陽縣七里河遷居此地,后蓋一所小樓,故名徐樓。…[詳細]
屯民村~225村莊
明初,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遷來的人在此地會和,由此地分別到各地居住,由此得村名為屯民![詳細]
喻莊村~226村莊
清康熙年間,喻姓人從山東棗林莊遷此,取名喻莊。后從謝老家(今屬汲冢鎮(zhèn))和黃樓(今屬汲冢鎮(zhèn))遷來謝、黃兩姓,喻姓絕嗣,村名未改![詳細]

地名由來:

巴集原名八家集,有何、李、童、王、魯、巴、潘、張八姓之家,因巴姓人丁興旺,且“巴”與“八”諧音,后改稱巴集。

基本介紹:

巴集鄉(xiāng)地處鄲城縣西南部五公里處,西與淮陽相接,轄26個行政村,91個自然村,人口6.7萬,耕地面積65714畝,糧食產(chǎn)量5.2萬噸,農(nóng)業(yè)總產(chǎn)值20200萬元,是農(nóng)業(yè)大鄉(xiāng)。

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黨的惠農(nóng)政策的落實,巴集鄉(xiāng)從一個落后偏僻的小鄉(xiāng)正在逐步走向繁榮富強,基本上實現(xiàn)了村村通,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逐步實現(xiàn)機械化,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特產(chǎn)有紅薯及粉條,粉皮加工,主要分布在楊莊、喻莊、田莊等行政村。特色經(jīng)濟:張杰瀏莊的塑料大棚,反季節(jié)栽植蔬菜,千畝山藥培育基地及譚寨行政村200畝優(yōu)質(zhì)白蔥即將投入發(fā)展。

歷史沿革:

1951年4月屬淮陽縣七區(qū),5月屬河南省鄲城辦事處(縣級)。

1952年8月屬鄲城縣十一區(qū)。

1956年撤區(qū)后為中心鄉(xiāng)。

1958年成立先鋒人民公社。

1961年巴集為小公社,屬錢店區(qū)管轄。

l965年析錢店、汲冢區(qū)各一部分大隊置巴集人民公社。

1983年改為巴集鄉(xiāng)至今。


以下地名與巴集鄉(xiāng)面積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