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李集鎮(zhèn) | 隸屬:夏邑縣 |
區(qū)劃代碼:411426104 | 代碼前6位:411426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豫N |
長途區(qū)號:0370 | 郵政編碼:476000 |
轄區(qū)面積:約104.12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8.18萬人 |
人口密度:約78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49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張老家村 | ~201 | 村莊 | 明洪武二年(1369),張氏張福臣從山西洪洞遷此居住,后代增多,外遷多處,皆以此為老家,故得名![詳細(xì)] |
閻莊村 | ~202 | 村莊 | 明萬歷年間,閆氏從桑堌閆營遷此建村,人稱閆莊。后閆氏無,劉、何、徐三家相繼遷此,名仍沿用。1981年地名普查改今名大閆莊。1984年更名大閆莊村民委員…[詳細(xì)] |
小王莊村 | ~203 | 村莊 | 清雍正年間,王氏先祖自營盤集南王三官廟遷此居住,因人少,故得名小王莊![詳細(xì)] |
李樓村 | ~204 | 村莊 | 清乾隆年間,李氏先祖李佑之十三世孫自李集分居遷此建樓,得名李樓。1984年更名大李樓村民委員會![詳細(xì)] |
司營村 | ~205 | 村莊 | 清乾隆年間,司氏玉正從奶奶廟遷此居住,曾逢集,名司營集,后集廢,更今名。…[詳細(xì)] |
黃堂村 | ~206 | 村莊 | 明萬歷年間,黃氏從沛縣遷此,興集市,稱大興集。不久集廢,在村西南修廟堂,改名黃堂。…[詳細(xì)] |
楊老家村 | ~207 | 村莊 | 明永樂年間,楊氏景龍自段古同遷此,名楊老家。后分為前、中、后楊老家![詳細(xì)] |
班樓村 | ~208 | 村莊 | 清康熙年間,班氏兄弟二人自縣城東六十里班集遷此建村,后蓋樓,故得今名班樓![詳細(xì)] |
道口樓村 | ~209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清康熙年間,司氏司美玉自西三里司集樓院遷居于此。因村北有夏虞官道,家有樓院,取名司道官樓,后官道北移,樓院毀掉,改今名司道口樓![詳細(xì)] |
段集村 | ~210 | 村莊 | 清咸豐年間,段氏遷此居住,后在此筑寨,名中興寨。后起集市,更今名![詳細(xì)] |
牌坊莊村 | ~21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明永樂年間,培家從北司堂遷此建村,因仿其老家建牌坊,故名牌坊莊![詳細(xì)] |
李集西村 | ~212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據(jù)李氏三兄弟定居于此,為紀(jì)念先祖李惟清,取名三莊李。后李亢考取進(jìn)士,為父殯喪,與司集徐某商量借集賣菜,改名為永興集,外界對此不滿,改為李抗集,后人為避…[詳細(xì)] |
前司集村 | ~213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元天順年間,司氏先祖從夏邑縣東關(guān)司老樓遷居司家集。后司氏兄弟在西南三里處又建村后逢集,名司集,為區(qū)分,更名為前、后司集,此處為前司集![詳細(xì)] |
關(guān)廟村 | ~214 | 村莊 | 清順治年間,司文學(xué)從前司集遷此,在村東建關(guān)帝廟一座,故名司關(guān)廟![詳細(xì)] |
劉莊村 | ~215 | 村莊 | 明崇禎年間,劉氏自桑堌集北大劉莊遷此,故名小劉莊![詳細(xì)] |
尹營村 | ~216 | 村莊 | 明弘治年間,尹氏先祖自縣城西南二里尹莊遷此居住,得名尹營。…[詳細(xì)] |
駱集村 | ~217 | 村莊 | 駱氏在此建村稱駱莊,司氏自紅山廟遷居駱莊之東,稱司槐樹莊。清咸豐年間二村合并,筑寨興集市,改今名。1912年曾稱常興集,后集廢,復(fù)今名![詳細(xì)] |
徐樓村 | ~218 | 村莊 | 宋代,司氏先祖德才兼?zhèn)錁s封參軍之職,奉命鎮(zhèn)守夏邑,因剿匪有功深受民眾愛戴,于縣東南一里處建莊名司樓。先祖彥成于順治年間遷紅山廟,后又自紅山廟分居遷此,…[詳細(xì)] |
小司莊村 | ~219 | 村莊 | 宋代,司氏先祖德才兼?zhèn)錁s封參軍之職,奉命鎮(zhèn)守夏邑,因剿匪有功深受民眾愛戴,于縣東南一里處建莊名司樓。先祖彥成于順治年間遷紅山廟,后又自紅山廟分居遷此,…[詳細(xì)] |
洪劉莊村 | ~220 | 村莊 | 原名劉莊,清乾隆年間文氏遷入,買劉家的地,后劉氏絶嗣。清末洪氏自葛樓遷入,村人洪心志稍有名氣,將村名改為洪劉莊![詳細(xì)] |
王莊村 | ~221 | 村莊 | 王氏自王雙廟遷此建村,因村中有白塔寺,故名白塔寺王莊。1981年地名普查改今名。1984年更名王莊村民委員會![詳細(xì)] |
段古同村 | ~222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段氏自段集遷此,初名段花園。后在村前建火神廟,改名火神廟。清咸豐年間筑寨,命名中合寨,因房舍沿南北通道兩側(cè)分布,形成胡同,漸更此名![詳細(xì)] |
西孟樓村 | ~223 | 村莊 | 明洪武二年(1369),孟振江三兄弟為避亂從縣南關(guān)邱莊遷于韓家莊,又名韓高樓。時過數(shù)年,韓家絕戶,只剩孟家,遂改今名![詳細(xì)] |
梁莊村 | ~224 | 村莊 | 相明代梁氏遷此建村,以姓氏命名,得名梁莊。后高氏遷此,相繼各姓遷入,仍用原名![詳細(xì)] |
王楊樓村 | ~225 | 村莊 | 清嘉慶年間,王氏購買楊氏田宅自王雙廟遷此,后楊氏外遷,名仍沿用![詳細(xì)] |
關(guān)樓村 | ~226 | 村莊 | 清順治年間,關(guān)氏自桑堌劉戈寨遷此建村,名關(guān)樓,后關(guān)氏絕戶,劉氏自桑堌劉老寨遷此,名仍沿用![詳細(xì)] |
李油坊村 | ~227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唐代,李氏世孫李右返家認(rèn)祖,遷此建村,因村民曾以榨油為副業(yè),故得名李油坊。…[詳細(xì)] |
李集中村 | ~228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據(jù)李氏三兄弟定居于此,為紀(jì)念先祖李惟清,取名三莊李。后李亢考取進(jìn)士,為父殯喪,與司集徐某商量借集賣菜,改名為永興集,外界對此不滿,改為李抗集,后人為避…[詳細(xì)] |
蔣樓村 | ~229 | 村莊 | 清康熙年間,蔣氏從永城遷此,買李氏村莊定居,因有樓十余座,得名蔣樓![詳細(xì)] |
于莊村 | ~230 | 村莊 | 清順治年間,于氏十四世祖廣鎮(zhèn)由山東鄆城于樓遷至夏邑前王樓,后因人多,自稱于莊。…[詳細(xì)] |
曹樓村 | ~231 | 村莊 | 明萬歷年間,曹氏先祖奉朝廷之命從洛陽遷居夏邑西北沈家胡同。后沈氏絕嗣,曹氏蓋高樓,更今名曹樓![詳細(xì)] |
后司集村 | ~232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元天順年間,司氏先祖從夏邑縣東關(guān)司老樓遷居司家集。后司氏兄弟在西南三里處又建村后逢集,名司集,為區(qū)分,更名為前、后司集,此處為后司集。…[詳細(xì)] |
李集東村 | ~233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據(jù)李氏三兄弟定居于此,為紀(jì)念先祖李惟清,取名三莊李。后李亢考取進(jìn)士,為父殯喪,與司集徐某商量借集賣菜,改名為永興集,外界對此不滿,改為李抗集,后人為避…[詳細(xì)] |
涂關(guān)莊村 | ~234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據(jù)明洪武年間,涂氏因打官司打輸,家產(chǎn)耗盡,從縣城北涂莊遷此種地,漸成村莊,得名涂官莊,后演變?yōu)橥筷P(guān)莊![詳細(xì)] |
劉古同村 | ~235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劉氏先祖從山西洪洞縣遷馬頭寺北劉大莊,清乾隆年間從劉大莊遷來建村,當(dāng)時全村皆為劉姓,因村中有三條南北衚衕,故取名劉衚衕,簡稱劉古同![詳細(xì)] |
孟朱莊村 | ~236 | 村莊 | 清道光年間,孟氏先祖六十八世祖從孟家堂遷此,因同時遷來也有朱氏父子,故得今名孟朱莊![詳細(xì)] |
東杜集村 | ~237 | 村莊 | 杜氏先祖從山西洪洞縣西福窩遷此。因四世祖杜崇賜封儀寧王,村逢集會,故名杜集。后析出一支于杜集東建村,故名東杜集![詳細(xì)] |
杜集村 | ~238 | 村莊 | 杜氏先祖從山西洪洞縣西福窩遷此,后四世祖杜崇受封儀寧王,以杜氏命名,因逢集會,故名杜集![詳細(xì)] |
王營村 | ~239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王氏先祖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因地勢較低,故名王洼,又因臨近官道,曾駐兵安營,更名王營![詳細(xì)] |
杜樓村 | ~240 | 村莊 | 據(jù)《杜氏家譜》記載:杜氏杜崇從杜集遷此,建樓一座,故名杜樓。后有人從杜集遷出建樓,稱后杜樓。1984年更名杜樓村民委員會![詳細(xì)] |
司莊村 | ~241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據(jù)《司氏家譜》考:明弘治年間,司永昌從曹集鄉(xiāng)司樓遷此,名司新莊,后簡稱司莊![詳細(xì)] |
郭莊村 | ~242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郭氏原籍山西洪洞縣,明洪武二年(1369),八世祖郭誠以軍功調(diào)守歸德,后定居于此,得名郭莊![詳細(xì)] |
高雙廟村 | ~243 | 村莊 | 明天啟年間,高氏八世祖高起鵬參與鎮(zhèn)壓李自成起義,后李自成攻打河南,將高氏族大部分殺死,并將高店變成一片廢墟,為避難高大公兄弟三人逃到此地,后在村東建一…[詳細(xì)] |
黃付集村 | ~244 | 村莊 | 據(jù)出土楊邑侯墓碑考:因村南有兩座大墳冢,村中為黃氏居住,有集會,故名黃付集![詳細(xì)] |
前王樓村 | ~245 | 村莊 | 明正德年間,王氏王珦從大王莊遷此,建樓一座,得名王樓。后因東北三槐王莊改稱后王樓,此村故改前王樓。…[詳細(xì)] |
后王樓村 | ~246 | 村莊 | 據(jù)《王氏家譜》載:明洪武四年(1371),王奉從山西洪洞遷此,因有三顆槐樹,取名三槐王莊,后富蓋樓得名王樓,因前有前王樓,故名后王樓![詳細(xì)] |
程集村 | ~247 | 村莊 | 據(jù)《程氏家譜》考:程積自八吉村程家箴(車站鎮(zhèn)舊集村)遷此。因起集,為別于原址稱程新集,后簡稱程集![詳細(xì)] |
張集村 | ~248 | 村莊 | 據(jù)《張氏家譜》考:張大本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始名石香爐集,清末捻軍起義,村人張二紅為捻軍將領(lǐng),起義失敗犯滅族之禍,為避難改為張大集![詳細(xì)] |
張莊村 | ~249 | 村莊 | 明嘉靖年間,張氏倉安自縣城西北八里張老家遷此建村,故名張莊。1984年更名張大莊村民委員會![詳細(xì)] |
地名由來:
元末,李惟清之七世孫李佑攜家譜返籍認(rèn)祖,李油坊族主劃給花園一片,讓其定居,漸發(fā)展成村,為紀(jì)念先祖南京村名,稱三莊李。明萬歷十年(1582),李亢考取舉人后興集市,人稱李亢集,后為避先人誨自稱李集。
基本介紹:
李集鎮(zhèn)位于河南商丘夏邑縣。下轄:
411426104201 122 張老家村
411426104202 220 閻莊村
411426104203 220 小王莊村
411426104204 220 李樓村
411426104205 220 司營村
411426104206 220 黃堂村
411426104207 220 楊老家村
411426104208 220 班樓村
411426104209 122 道口樓村
411426104210 220 段集村
411426104211 121 牌坊莊村
411426104212 122 李集西村
榮譽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zhèn)名單發(fā)布,李集鎮(zhèn)上榜。
2022年12月,李集鎮(zhèn)被認(rèn)定為2022-2024年度河南省民間文化藝術(shù)之鄉(xiāng)(雜技)。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xué)空間規(guī)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lián)合發(fā)布2021年淘寶鎮(zhèn)名單,李集鎮(zhèn)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zhèn),李集鎮(zhèn)榜上有名。
歷史沿革:
民國初期屬西北區(qū)。
1938年為第五區(qū)。
1948年改為隴海區(qū)。
1956年設(shè)中心鄉(xiāng)。
1965年設(shè)李集公社。
1984年改為李集鄉(xiāng)。
1986年撤鄉(xiāng)設(shè)李集鎮(zhèn)。
2005年郭莊鄉(xiāng)并入李集鎮(zhèn)。
區(qū)劃: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李集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