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北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
上海
江苏
浙江
台湾
安徽
福建
山东
西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华中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华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香港
澳门
西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AAAAA级
AAAA级
AAA级
AA级
A级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首頁
>
甘肅省
>
隴南市
>
徽縣旅游
徽縣旅游景點介紹
隴南市
徽縣文物古跡
徽縣十大景點
全部
徽縣特產(chǎn)
徽縣美食
徽縣地名網(wǎng)
徽縣名人
[移動版]
1、
隴蜀道(徽縣段)
位于隴南市徽縣南境水陽鎮(zhèn)、大河店鎮(zhèn)、嘉陵鎮(zhèn)、虞關鄉(xiāng)四鄉(xiāng)鎮(zhèn)之間,具體包括宋、明、清、民國時期的“遠通吳楚”碑、“玄天神路”摩崖題刻、馬家梁修路摩崖題刻、八渡溝棧道遺跡、八渡溝修路摩崖題刻、青泥村吊溝碥道遺址、關坪山石碥道遺址等7處文物遺跡,見證了宋以來隴蜀之間交通道路的多種形制和修筑、管護歷史,以及由蜀道交通產(chǎn)生的宗教活動與文化交流成果。……
[詳細]
2、
永寧區(qū)蘇維埃政府及紅十八師駐地舊址
永寧區(qū)蘇維埃政府及紅十八師駐地舊址位于隴南市徽縣永寧鎮(zhèn)岳王村,距離縣城約20千米,建筑面積約1200平方米,由6處院落、16處單體建筑及岳會英烈士墓組成。建筑多建于清末民初,為徽縣傳統(tǒng)民居,四合院形制,其中1號院為永寧區(qū)蘇維埃政府所在地,其他院落均為紅二方面軍第六軍十八師駐地。1936年9月,紅二方面軍長征到徽縣休整時,第六軍十八師政治部及其所屬部隊進駐永寧鎮(zhèn)岳王村。岳王村村民岳會英等積極參與供應站工作,給紅軍籌集糧食等軍需物資,并同反動勢力積極開展斗爭。9月23日,在第六軍十八師政治部及其所屬部隊的幫助下,永寧區(qū)蘇維埃政府在岳王村成立,岳會英被推選為政府主席,張秀玉、樊正海、林珠寶等多人為委員。同時組建了永寧工農(nóng)抗日游擊隊,張巨英、蘇漢擔任隊長,蘇維埃政府辦公地點設在岳會英家。岳會英10月……
[詳細]
3、
徽縣酒廠舊址
徽縣酒廠舊址位于隴南市徽縣伏家鎮(zhèn)伏鎮(zhèn)村蔡莊社,占地20萬平方米,由大門、綜合辦公樓、3間制曲車間、釀酒一車間、六層糧倉等組成。大門及蘇式建筑風格的四層綜合辦公樓建于20世紀60年代,制曲車間分為原糧庫房、稻草庫、踩曲房,釀酒一車間為原宋明老窖及隴南春酒老車間,現(xiàn)存老窖池364口,六層糧倉為圓形桶狀,以上加蓋仿古磚房4間,0-鋼構樓梯�;湛h酒廠是全省建廠較早的白酒釀造企業(yè)之一,1951年在“永盛源”等白酒(燒酒)作坊的基礎上組建而成。酒廠沿用明清以來老窖池窖泥,歷史悠久,是我省工業(yè)遺址較為突出的代表,反映了甘肅省輕工業(yè)發(fā)展歷史�!�
[詳細]
4、
江峽洞天掛壁公路
江峽洞天掛壁公路位于隴南市徽縣柳林鎮(zhèn)柳林村-江口村的“柳江”通村公路中段石崖上。1972年始修,1974年7月通車,1977年9月竣工。公路全程南北走向,依永寧河河谷西岸山崖開鑿而成,路在絕壁中,險峻異常,全長600米,寬10米,東側(cè)邊沿修有水泥護欄兩段,北段護欄水泥柱上刻有“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等標語。江峽洞天掛壁公路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創(chuàng)舉,也是一處重要的現(xiàn)代文化景觀。……
[詳細]
5、
寶成鐵路徽縣黃沙河段
寶成鐵路徽縣黃沙河段位于隴南市徽縣嘉陵鎮(zhèn)嘉陵村,是寶雞端與成都端的接軌處,建成于1956年。包括西河灣2號隧道及鐵軌、寶成鐵路南北接軌點碑、5.12地震塌方掩埋鐵路現(xiàn)場及武警烈士墓1座。現(xiàn)存隧道400多米,鐵路600多米,護欄100多米。寶成鐵路是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在傳統(tǒng)蜀道交通基礎上形成連接我國西南和西北的現(xiàn)代交通干線,有力促進了區(qū)域間經(jīng)濟文化交流。黃沙河段具體體現(xiàn)了寶成鐵路橋隧密集、地質(zhì)復雜、工程艱巨的特點。2018年寶成鐵路入選中國第一批工業(yè)遺產(chǎn)保護名錄。……
[詳細]
6、
首陽洞墨書題記
首陽洞墨書題記位于于隴南市徽縣虞關鄉(xiāng)山岔村臥龍山頂峰首陽洞內(nèi)巖壁,洞內(nèi)壁面遺存有宋代以來墨筆文字題跡80余處。內(nèi)容包含宋、明、清時期的賦詩、題記、落款、人名、地名、年號、游人身份、事由等信息。記載了宋代以來的青泥古道及洞內(nèi)外自然環(huán)境等相關情況�!�
[詳細]
7、
佛爺崖摩崖造像
佛爺崖摩崖造像位于隴南市徽縣水陽鎮(zhèn)姚家山村。石崖坐東朝西,高5米,寬8米,崖面浮雕造像共計18尊,均位于一座浮雕的仿帳形大龕內(nèi),居中為4個并列開鑿的大龕,每龕內(nèi)一坐佛,龕外諸小龕內(nèi)浮雕脅侍菩薩像,帳外兩側(cè)各雕1尊-力士。佛爺崖摩崖造像在風格、題材、組合、雕刻技法等方面呈現(xiàn)出鮮明的隋唐時代特征,在人物裝飾方面又呈現(xiàn)出濃郁的隴南地方特色,對于研究唐宋時期隴蜀之間交通線路、佛教信仰、石窟藝術的交流傳播等具有一定研究價值。1990年被徽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摩崖造像基準點為基點,向東、南、西、北各延伸20米。……
[詳細]
8、
徽縣文廟大成殿
徽縣文廟大成殿位于隴南市徽縣城關鎮(zhèn),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后期歷代均有補修、增建�,F(xiàn)存大成殿與相關碑刻7通。大成殿建筑面積310.75平方米,坐北朝南,單檐歇山頂,面闊5間,通長20.15米,進深3間,通寬14.5米,通高13米。2007年被隴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大成殿基座四周底邊為基準,向東、南、西、北各延伸5米�!�
[詳細]
9、
徽縣清真寺姆拉樓
徽縣清真寺姆拉樓位于隴南市徽縣城關鎮(zhèn)東關村,現(xiàn)存姆拉樓為民國三年(1914)重建,三滴水歇山頂樓閣式建筑,分上中下三層。一層建筑面積約180平方米,每層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逐層內(nèi)斂,建筑通高19.86米。一層檐下施五踩斗拱,昂用鳳頭昂和龍頭昂,二、三層檐下均施透雕掛落及牙子板等,刻工精細,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及南方建筑元素,為近代民族建筑之佳作。姆拉樓西側(cè)立有明代萬歷年間徽州進士馬負圖撰刻《重修禮拜寺碑記》碑1通,清道光四年《清真寺建修廟房碑記》1通。1990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姆拉樓東門外側(cè)以東3米,南至姆拉樓南墻外側(cè)以南3米,西至姆拉樓西門外側(cè)以西3米,北至姆拉樓北墻外側(cè)以北6米�!�
[詳細]
10、
徽成兩康戰(zhàn)役紀念館
徽成兩康戰(zhàn)役紀念館成立于2011年,位于徽縣城關鎮(zhèn)和平路2號,隸屬于徽縣文化體育局。紀念館占地面積700平方米,建筑面積610平方米,展廳面積500平方米,館藏革命文物20件。舉辦有“徽縣革命文物展”一個基本陳列,年接待觀眾5萬人次。徽成兩康戰(zhàn)役紀念館現(xiàn)為甘肅省和隴南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館長:馬存良聯(lián)系電話:0939-7521363……
[詳細]
11、
徽縣博物館
徽縣博物館位于徽縣城關鎮(zhèn)和平路,成立于1995年,副科級事業(yè)單位, 隸屬于徽縣文化體育局。現(xiàn)有編制19名,其中事業(yè)管理人員6人,專業(yè)技術人員2人。該館占地2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300多平方米�,F(xiàn)有館藏文物1000余件(套),其中有國家珍貴文物100多件(套)。館長:馬存良聯(lián)系電話: 09397521939……
[詳細]
12、
徽縣泰湖風情園
AA
泰湖風情園位于縣城南2公里處,是徽縣實施“南拓北延”戰(zhàn)略,打造“兩山一水”最佳人居環(huán)境的城市的重點項目�?傮w開發(fā)思路是:在充分考慮現(xiàn)狀的基礎上,通過對原甸子河水庫周邊環(huán)境進行保護和改善,將其建成以生態(tài)為特色,集觀光旅游、餐飲娛樂、休閑度假為一體,景觀優(yōu)美,別具風格的風景區(qū)。一期規(guī)劃建設面積500畝,其中:水面占地75畝,自然綠化林地300余畝,景觀、設施建設用地100畝。一期建設計劃投資5000萬元,截止2012年6月累計完成總投資2600萬元,工程于09年開工,主要建設期在2010年、2011年兩年時間,主要建成了大型休閑廣場3處13000平方米,環(huán)湖道路,游人步道2000米,觀景亭4座,公廁3處,綠化植樹120余畝,砌筑湖邊駁岸1800米,大小拱橋4座,景觀亮化等基礎設施。酒店、游玩、娛……
[詳細]
13、
《新修白水路記》摩崖石刻
《新修白水路記》摩崖石刻位于甘肅省隴南市徽縣城南28公里大河店鎮(zhèn)大石碑村白公路左側(cè)的懸崖上,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六日鐫刻,雷簡夫撰文并書。青泥嶺是古蜀道中最為艱難險阻的一段。這里峭壁千仞,高聳入云,江水滔滔,吼聲震天,道路崎嶇,九曲八灣。公元1056年,利州路轉(zhuǎn)運使李虞卿因青泥嶺道路過于艱險難行,倡議改道新修白水路。李虞卿與知興安軍劉拱、權知長舉縣事良友、順政縣令商應祥、河池縣令王令圖發(fā)動數(shù)縣軍民,費盡周折,歷時4月,修成自河池驛至興州長舉驛新路50里,沿途作棧道閣道2309間,郵亭、營屋、綱院382間,縮短舊路里程33里,廢掉青泥驛,減省郵兵驛馬156人騎,每年減省驛廩鋪糧5000石,畜草10000圍,精減執(zhí)事役夫30余人。摩崖石刻記述的正是這樣一段史實。碑刻通高2.8米,寬1……
[詳細]
14、
寶成鐵路接軌處
順著一江綠水漂流而下,江水左岸是平坦寬闊的公路,右岸是穿山越嶺的寶成鐵路,揮動手中三尺船漿,盡情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浪遏飛舟、飛珠濺玉;江水清純,藍天亮麗,高山雄奇;俯視見魚嬉,仰首聞鳥鳴,舟在水中行,人在畫中游。不知不覺中,我們游到了地名叫老神溝的地方。這里是老神溝和嘉陵江的交匯處,更是中國鐵路史上一個濃筆重彩的圈點:作為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在這里完成了全線接軌,隨著當年一聲響亮的碰撞,中國自己設計建設的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全線貫通了,徽縣嘉陵老神溝,也連同那一聲歷史的巨響,被莊嚴而神圣地寫進中國鐵路史�!�
[詳細]
15、
頭二三灘自然保護區(qū)
頭二三灘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東經(jīng)106度17分-106度34分,北緯33度30分-33度43分,地處徽縣、兩當縣毗連接壤的交界地帶,面積31937.8平方米�!�
[詳細]
16、
黃沙河大橋
黃沙河原來沒有路,一江綠水把兩岸群眾一分為二,人們過江時要爬上山間小路、繞到山后的鐵路大橋,從鐵路通過,山路崎嶇,鐵路也很危險,客貨運輸車輛也要從田河村翻山越嶺,經(jīng)過老神溝到達火車站,山大溝深,道路十分難行,一遇雨天,人們只能望路興嘆。于是徽縣從91年開始動工,修建了黃沙河大橋,修建了田河村到嘉陵鎮(zhèn)的公路,使田河到嘉陵區(qū)間的路程縮短了10多公里,不但方便了群眾,而且節(jié)約了大量間接費用。穿過黃沙河大橋,繞過前面的一個小山嘴,視野立時開闊了,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又一座大橋-黃沙河鐵路大橋,在這里雄偉的寶成鐵路,從嘉陵江上一越而過,由江左岸跨到了江右岸,一路穿山越嶺,經(jīng)過徽縣境內(nèi)的嘉陵鎮(zhèn)、虞關鄉(xiāng)直達四川成都�!�
[詳細]
17、
徽縣東關清真寺
東關清真寺中國伊斯蘭教古寺。位于甘肅省徽縣東關回族聚居的東關村。據(jù)寺內(nèi)現(xiàn)存明朝萬歷十四年丙戌(1586)所立《重修禮拜寺碑記》載,該寺始建于明成化年間(1465~1487),因“歲久易湮”,曾于嘉靖(1522~1566)年間修葺。后以“寺宇復圮”,于萬歷年間(1573~1620)“因廢拓新”�;湛h東關清真寺后又經(jīng)清朝道光四年(1852)和1913、1982年數(shù)次擴建和重修。現(xiàn)寺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整體布局為中國傳統(tǒng)殿宇式建筑風格。全寺3進5院,多采用磚木結(jié)構,遍施精巧雕作及艷麗彩飾。禮拜大殿名“崇一殿”,寬5間,深8間,面積520平方米,宏偉莊嚴,殿前設花壇。臨街為“懷源閣”即喚拜樓,木質(zhì)結(jié)構,高15米,主樓3檐3層歇山頂,上覆筒瓦和火珠脊獸等飾物,稱“獅子海馬倒栽魚”,美觀別致。另有水……
[詳細]
18、
郇家莊白塔
郇家莊白塔徽縣郇家莊白塔,是隴南唯一保存下來的佛寺古塔,雖經(jīng)近千年的風蝕雨剝,地震壞損,但歷代群眾珍愛古代文化藝術,堅持邊損邊補修。道光庚寅(1830)之秋,當?shù)厝罕娚套h,決定以石條補其根底,大修保其堅固。隨即在全莊募化集捐,并用本寺兩年的地產(chǎn)(當時白塔寺有地十多畝),于辛卯年(1831)動工修葺,到壬辰年(1832)中秋完竣。這次大修,不僅加固了塔基,補修了壞損破敗之處,而且還在塔基處筑砌了洞門,鑲嵌了補修碑記。白塔,亦稱磚塔。高25米,共10層,是用多層疊澀檐承托平座的磚塔,通體磚筑,實心樓閣式建筑,平面呈八角形。底部為兩層石條砌筑的臺基,每臺依次寬出塔身0.16米,塔體下闊上收,各層面寬與高度自下而上逐漸遞減,整個塔體輪廓呈角錐形�;湛h白塔,設計合理,比例協(xié)調(diào),工藝精湛,造型美觀,充分……
[詳細]
19、
徽縣吳玠墓及墓碑
吳玠墓景區(qū)徽縣城關東北隅橫翠一山,古曰鐘樓山,今呼吳山。山上翠柏遮天,自然環(huán)境幽靜,自成人們游覽之地。宋故將軍吳階之墓及“宋故開府吳忠烈墓志銘碑”就座落存這里。吳山原有墓葬封土壕兩座。一座已沒有了墓葬痕跡:另一座在碑之正東約九米處,狀呈園形,高1.4米。底徑9.3米,底部用石塊筑起約40厘米�!八喂书_府吳忠烈墓志碑”座東朝西,高2.96米,寬I.53米,厚0.3l米碑額下面纂刻“宋故開府吳忠烈墓志銘”十個大字,正文楷書共二十行,每行七十余字,大部已剝落不可辯。據(jù)碑文自敘:“吳玠卒歸葬于德順軍水洛城北原先榮之地”,又《甘肅新通志》和《靜寧縣志》載:玠墓在寧州南一百二十里水落城北塬。此述與實際十門悖,當時(紹興九年三月)宋金和議初成,六月玠卒,原準備歸葬故鄉(xiāng)就刻了墓碑。但八月金人失盟,次年四月大……
[詳細]
20、
嘉陵江漂流
嘉陵江漂流盛夏七月,青山含黛。乘一葉皮筏,順流而下,極目徽縣境內(nèi)嘉陵江滿眼碧綠,兩岸青山排闥送青來,佇立潮頭,長歌一曲,心曠神怡,舟從江上過,人在畫中游。行至激流險灘處,水花飛濺,浪遏飛舟,你可盡情揮動三尺船漿把握自己,驚心動魄,尖叫聲此起彼伏,直入云端,真正-是熱情飛揚。 來到徽縣,不來漂流實是一大遺憾�!半]上第一漂”嘉陵江漂流是徽縣大做嘉陵江水資源文章開發(fā)的旅游項目。嘉陵江漂流選取素有“小三峽”之稱的嘉陵江上游流程,始于嘉陵黃沙河,止于虞關羅漢洞,沿江兩岸奇峰壁立、怪石嶙峋,集豐富多彩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火焰山之神奇,鷹嘴崖之雄姿,臥象山之神韻,魚兒崖之奇險,睡美人之嬌媚,姊妹峰之靚麗,青泥嶺之陡峭,月亮峽之幽深,八大自然景觀盡收眼底�!�
[詳細]
[第1頁]
全国地名搜索
·
徽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徽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
2642104